關鍵詞 |
銷售梅花鹿,梅花鹿萬合養殖,杭州梅花鹿,梅花鹿養殖技術 |
面向地區 |
全國 |
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,性情變得粗暴、兇猛,為了爭奪配偶,常常會發生角斗,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,這種“角斗”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。一只健壯的雄獸通??梢該碛?0多只雌獸,在一個繁殖季節,雌獸可以多次發情,其發情周期為5天,一旦受孕后便不再發情。妊娠期為230天左右,產仔于翌年5-6月,一般每胎僅產1仔,也有少數為2仔。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,也有白色的斑點,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,二天可隨雌獸跑動。雌獸覓食時先到林外四處探望,確信沒有危險后,才把幼仔帶出來,發現險情會發出驚叫,帶著幼仔逃進密林。哺乳期為2-3個月,4個月后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。1.5-3歲性成熟,壽命約為20年。
雄獸的舊角大約在每年4月中旬脫落,再生長出新角。新角質地松脆,還沒有骨化,外面蒙著一層棕黃色的天鵝絨狀的皮,皮里密布著血管,這就是中外的鹿茸。這時若不采茸,繼續長到8月以后,鹿茸就逐漸骨質化了,外面的茸皮逐漸脫落,整個鹿角變得又硬又光滑,一直到翌年春天,鹿角再次自動脫落,重新長出鹿茸。
鹿茸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,形態也發生變化。的梅花鹿未經鋸茸而脫掉骨質角稱為脫掉“干杈子”或者脫掉“清枝”,飼養梅花鹿經過鋸茸而脫下殘留的骨質角稱為“脫花盤”或“脫盤”?;ūP脫落以后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跡,稱為“老虎眼”。以后茸芽組織由四周皮部向內生長,與中間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狀,稱為“燈碗子”。此后,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組織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長,呈粉紅色,初期時稱為“拔樁”,生長至1.5-2厘米時稱為“磨臍子”,再經過10天左右,又向上生長3-4厘米時稱為“茄包”。被叫做“大挺”的鹿茸主干分生眉枝時,形狀很象馬鞍,稱為“小鞍子”,當主干生長到比眉枝高出時稱為“大鞍子”,再繼續向上生長到一定高度又稱為“小二杠”,當主干比眉枝高出6-7厘米時,其外表的形狀恰似黃瓜,所以又稱為“瓜角”。主干生出2側枝的初期稱為“小嘴三杈”,生出2側枝的中期稱為“大嘴三杈”,到分生3側枝前在形態上表現出主干、眉枝和2側枝,共有3個杈,所以稱為“三杈”。到3側枝分生之后則稱為“四杈”。一般認為它可以多生長到4-5個杈,但也有“花不到五”的說法。骨質化的稚角則稱為“毛杠”,脫皮后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稱為“清三杈“或“清四杈”。
梅花鹿吃藤本和草本植物,如葛藤、何首烏、明黨參、草莓等,冬季則喜歡在溫暖的陽坡,采食成熟的果實、種子以及各種苔蘚地衣類植物,間或到山下采食油菜、小麥等農作物,還常到鹽堿地舔食鹽堿。
梅花鹿在日本數量眾多,且個體數仍在不斷增加,同時,分布在俄羅斯和臺灣的鹿群數量也保持穩定,使得梅花鹿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(IUCN)列為低危。但在朝鮮和越南,種群面臨滅絕的危險。在中國,由于捕捉獵殺過度,數量極少,分布范圍呈現分散化,被列為瀕危動物。在東北遼寧,吉林等地已經出現人工養殖梅花鹿,養殖數達數十萬只。
梅花鹿養殖
1、養殖地:養殖梅花鹿需要選擇光照充足、四周安靜、草料豐富、水源充足的環境建舍。2、喂食:每天定時投喂,一般投喂苜蓿草、羊草、榆樹葉、胡蘿卜、麩皮、玉米秸稈等食物。3、清潔:定期打掃鹿舍,清理后需要使用生石灰進行全面消毒,避免產生病蟲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