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 安格斯牛 | 面向地區 | 全國 |
安格斯牛原產于蘇格蘭東北部的阿伯丁、安格斯、班芙和金卡丁等郡,并因此得名。與英國的卷毛加羅韋牛親緣關系密切。目前分布于世界各地,是英國、美國、加拿大、新西蘭和阿根廷等國的主要牛種之一,在澳大利亞、南非、巴西、丹麥、挪威、瑞典、西班牙、德國等國有一定的數量分布。
嘴寬闊,口裂較深,上下唇整齊,鼻梁正直,鼻孔較大,鼻鏡較寬,顏色為黑色。頸中等長且較厚,垂皮明顯,背線平直,腰薦豐滿,體軀寬深,呈圓筒狀,四肢短而直,且兩前肢、兩后肢間距均較寬,體形呈長方形。全身肌肉豐滿,體軀平滑豐潤,腰和尻部肌肉發達,大腿肌肉延伸到飛節。皮膚松軟,富彈性,被毛光亮滋潤。
安格斯牛一直以其優良的母性特征和良好的哺乳能力著稱。安格斯母牛乳房結構緊湊,泌乳力強,是肉牛生產配套系中理想的母系。據日本十勝種畜場測定,母牛擠奶天數173~185天,產乳量639公斤,乳脂率3.94%。安格斯牛母牛12月齡性成熟;發育良好的安格斯??稍?3~14月齡初配。頭胎產犢年齡2~2.5歲,產犢間隔一般12個月左右,短于其他肉牛品種,產犢間隔在10~14個月的占87%。發情周期20天左右,發情持續期平均21小時;情期受胎率78.4%,妊娠期280天左右。母牛連產性好、,可利用到17~18歲。安格斯牛體型較小、初生重輕,極少出現難產。
制定出安格斯牛的體尺、 體重選育標準,及時測量牛的生長發育狀況并詳細記錄, 做好安格斯牛的系譜檔案在犢牛出生后, 吃初乳前稱量犢牛的出生重量, 記為初生重, 能站立吃奶時進行體尺測量 (體高、 體斜長、胸圍、 腹圍、 管圍等); 在犢牛出生后的 6 月齡、 12 月齡、 18 月齡、 24 月齡再進行體重體尺測量并做好相應記錄,編上耳標建立系譜檔案。
選育后安格斯公牛平均初生重、 6 月、 12 月、18 月和 24 月齡體重比選育前安格斯牛 提 高 2.69% 、 4.01% 、 1.28% 、2.71%、 1.64%, 選育后母牛初生重、 6月、 12 月、 18 月 和 24 月齡體重比選育前提高 4.35% 、 4.70% 、 1.68% 、2.83%、 1.93%。導入外血種質水平提高,通過引進種公牛精液和進 行胚胎移植, 種牛場的種牛數量成倍增加, 繼承了純種安格斯優良的種質特性, 了種牛的純度和優勢率。成年公牛平均體重達 1008.38kg, 體 高143cm, 體斜長 170.5cm, 胸圍 252cm,腹圍 256cm, 管圍 22.75cm; 成年母牛平均體重達 502.66kg, 體高 129cm, 體斜 長 152cm, 胸 圍 189cm, 腹 圍229cm, 管圍 18.23cm。胚胎移植效果明顯2004 年移植胚胎 8 枚, 成功受胎3 頭, 成功率達 37.5%; 2005 年、 2006年、 2007 年共移植胚胎 156 枚, 成 功受胎 76 頭, 成功率平均達 48.72%;2008 年成功率達 53.3%。
犢牛飼養管理技術要點,犢牛出生后先清除口鼻部的黏液,擦拭身體上的黏液,讓母牛舔干犢牛身上的羊水。犢牛產后在距腹部 10~12cm 處充分搓揉臍帶 1~2min,用消毒剪刀剪斷,用 5%碘酊充分消毒。出生后 0.5~1.0h喂給 1 次初乳。采用隨母哺乳法讓犢牛和其生母在一起,從哺喂初乳至斷奶一直自然哺乳。
最近來訪記錄